• 1

爱游戏登陆官网-爱游戏充值投注 版权所有      吉ICP备596542号-91                                                                                                                                                                        网站建设:爱游戏登陆长春    【后台管理】

爱游戏登陆.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家赵秉强研究员新作《增值肥料概论

发布时间:2024-05-11 12:54:14 来源:爱游戏登陆官网 作者:爱游戏充值投注
【摘要】:

  肥料产业服务于农业生产,国家经济水平、农业生产发展,尤其是生产体制变革,又对肥料产业的发展、产品创新等产生深刻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农业发展与肥料产业变革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根据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革、化肥产业技术发展、肥料产销模式的演变及化肥农业保障水平的变化等,将中国农业发展与肥料产业变革划分为4个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间,我国农业生产以集体农庄规模化经营为主,实行计划经济管理,化肥短缺,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1949年,我国有机肥提供养分的比例占99%,化肥年消费量还不到1万吨。到1978年,有机肥提供养分的比例下降到65%,化肥提供养分比例上升到35%。

  这一时期,化肥生产企业主要是国营企业,实行计划管理,统购统销,肥料由供销社专营。由于当时国民经济基础薄弱,化肥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产能也较低,产品以氨水、碳铵、过磷酸钙等低浓度化肥为主,高浓度化肥较少。化肥产销模式是“肥料厂→供销社→农庄”模式。农用化肥施用量由1949年的0.7万吨增长到1978年的884万吨,粮食产量由1.13亿吨提高到3.05亿吨,人口由5.4亿增长到9.6亿,人均粮食由208千克提高到317千克,人均粮食产量仍在400千克温饱线以下。

  这一时期,我国根据国情,发展工艺简单、投资少、建厂快的低浓度化肥战略,为迅速解决化肥短缺,促进农业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发展高浓度化肥积累了技术和经验。这一时期,我国的化肥产业整体处于低浓度化肥产业2.0时代。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8年化肥流通市场化体制改革之前的20年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由集体经营变为家庭农户承包经营,承包土地的农民在土地上扎实种田,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化肥供应由短缺发展到满足需求,有机肥提供养分的比例由1978年的65%下降到1998年的30%。

  这一时期,化肥生产企业仍然主要是国有企业,化肥产销以计划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化肥销售仍以供销社专营为主。随着化肥产业技术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化肥由低浓度逐渐向高浓度发展,高效化肥研发开始起步。化肥的产销模式演变为“肥企→供销社→农户”模式。农用化肥施用量由1978年的884万吨增长到1998年的4 083万吨,粮食产量由3.05亿吨提高到5.12亿吨,人口由9.6亿增长到12.5亿,人均粮食由317千克提高到411千克,人均粮食产量越过400千克大关,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这一时期,我国化肥价格实行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双轨制”,为以后的化肥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也是化肥由低浓度逐渐向高浓度转型发展的过渡时期,为2000年以后进入高浓度化肥3.0时代,奠定了技术和经济基础。

  1998年是中国化肥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998年11月16日,国务院39号文提出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化肥流通体制,化肥取消指令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实行市场配置资源。有关部委以国务院39号文件为政策基础,相继出台了有关的配套政策,指导和推动化肥流通向市场经济迈进(张福锁等,2007)。这一时期,国有化肥企业改制,民营化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形成了国企、民企、股份制共存的化肥产业新格局。

  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户兼业化趋势明显,农民务工的收入比例不断提高,逐渐超过农业收入,农村呈现劳动力短缺局面,国家鼓励土地流转,高效肥料、简化施肥技术受到欢迎。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取消农业税,实行补贴和粮食保护价政策,施肥增产增收,2004—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二连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我国化肥产业技术水平快速发展,化肥生产装置大型化、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大型尿素、磷铵等产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正在由化肥产销大国向强国迈进。高浓度化肥替代低浓度化肥占据主导地位,氮、磷肥出现产能过剩。化肥产销演变为“肥企→经销商→农户”模式,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化肥广告、促销等营销手段不断翻新,肥料产业创新多、概念多、施肥多,施肥环境矛盾突出。在肥料产业发展及市场竞争过程中,肥料企业及经销商逐步认识到高效化肥产品创新和农化技术服务的重要性,大量企业纷纷建立了新产品研发和农化服务队伍。

  农用化肥施用量由1998年的4 083万吨增长到高峰6 000万吨(2015年),成为世界化肥产销量最大的国家,化肥用量占到全世界的30%,粮食产量由5.12亿吨提高到6.57亿吨,人口由12.5亿增长到13.9亿,人均粮食由411千克提高到470千克,粮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未来20年,城镇化将进一步发展,农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农业生产经营走向规模化,新型职业农民大量涌现;农业走向产业化、高质量化、绿色化。中国人多耕地少,农业人口很难像发达国家那样占比达到5%以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可能既走不了日本国家“小规模、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收入的路子,也走不了欧美“低农产品价格、靠规模效益”保障农民收入的路子,根据国情,可能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的“适度高的农产品价格、适度规模效益”保障农民收入的现代化农业之路。未来,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产更加重视成本和综合经济效益。

  赵秉强,1963年10月7日生,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农业农村部新型肥料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副理事长,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组副组长;长期从事新型肥料与施肥制度研究,增值肥料发明人,开拓增值肥料新产业;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7项,主编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30多项。

  《增值肥料概论》一书分上、下篇。上篇首次将化肥产品创新划分为无效养分有效化产品创新和有效养分高效化产品创新两个过程,并系统论述了其理论、技术策略和产业途径;下篇概要论述了增值肥料的概念、范畴与原理,加工工艺,标准与检测,应用效果及发展展望。增值肥料产生、根植和发展于中国,其载体增效制肥技术策略、“肥料—作物—土壤”综合调控增效理论、与大型化肥生产装置结合一体化生产的产业途径、标准化体系建设等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增值肥料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为推动化肥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增值肥料是继缓/控释肥料、稳定性肥料、脲醛类肥料之后发明的新一代绿色高效肥料产品类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新媒体平台,聚焦于农业科技领域政策、学术进展动态,技术、知识的传播普及。


爱游戏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