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爱游戏登陆官网-爱游戏充值投注 版权所有      吉ICP备596542号-91                                                                                                                                                                        网站建设:爱游戏登陆长春    【后台管理】

推荐产品

RECOMMENDED PRODUCTS

产品名称

林卫辉丨《诗经》里的五谷杂粮

发布时间:2024-03-14 14:06:56
来源:爱游戏登陆官网 作者:爱游戏充值投注
所属分类
没有此类产品
我要询价
产品描述

  古往今来,吃饱饭从来都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先民从采集、狩猎到从事种植、养殖,从有一顿没一顿到基本能吃饱,这里面最大的贡献是粮食。我们今天把谷物、豆类和薯类三大类称为粮食,通俗的说法则是五谷杂粮。“五谷”这个说法,《诗经》的年代还没有出现,其最早出现于《论语·微子》,说子路跟随老师孔子出行,结果落在了队伍的后面,正不知该往哪儿走的时候,正巧碰见一个用拐杖扛着除草器具的老人。子路于是侧立一旁,朝老人鞠了一躬,然后毕恭毕敬地问道:“您看见我的老师吗?”老人听后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答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说完就把拐杖插在地上开始除草。《论语》也没提“五谷”究竟是哪五种谷物,历史上对“五谷”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于将麻还是将稻列进去,我倾向于第一种说法,孔子年代,麻已经退出粮食行列,主要作用是做纺织用品,麻子和麻叶虽然也拿来吃,但已经不是主角。​粟,也即小米,在《诗经》的年代也是粮食之一,在当时尽管被排除在“五谷”之列,但也应该算得上是杂粮。

  不论哪种说法,五谷中都有稷,而且稷还是《诗经》年代排名第一的谷物。这么说有什么依据?我们看看《诗经·大雅·生民》,此诗追述周民族始祖后稷的事迹,主要记叙他出生的神奇和他在农业种植方面的特殊才能,马迁在《史记》中将其更加详细的讲述了出来。大概是说有个叫姜嫄的女子,在野外看到一个特别大的脚印,心中觉得非常有趣,就将自己的脚放到巨大的足迹上去,回去后,姜嫄就怀孕生下了一个男孩。姜嫄认为这个男孩是灾厄的象征,于是便将他丢在了路边,此时路边正好走来一群牛羊,这些牛羊都绕着男孩走,小心翼翼不踩到他,姜嫄又将他丢到了树林里,结果砍柴的人多,纷纷照顾男孩,最后姜嫄只好把它丢到冰上,但天上的乌鸦和鸟雀都飞来用翅膀和身体为它保暖,甚至还有一只母狼跑来给他喂奶,姜嫄觉得这孩子神奇,便将他带回去养育,并起名为“弃”。弃因为擅长于农业,得到了尧的赏识,被推举为当时的“农师”——“稷”,稷在幼时就已经能够自食其力,知道该如何除草和种植农作物,什么种子到他手里都能够丰收,他还教人们许多农作的技巧,指导人们加工粮食,后来被奉为农神和谷神。​这则神话作为农业神话的起源,古时候的帝王也一直就将“稷”奉为谷神,将“社”奉为土神,我们常常说的“社稷”一词即是指代国家。直接用“稷”为一种谷物命名,稷在五谷中不排第一,谁排第一?

  甲骨文的稷,左边是一个形象的禾苗,右边是一个跪在地上双手祈求的人形,也像一个人在侍弄禾苗,这代表了农业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象征了“稷”这个字,在当时独一无二的地位。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稷,五谷之长,从禾,畟声。”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广博,不可偏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而祭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汉书》记载:“稷者,百谷之主,所以奉宇宙,共粢盛,古人所食以生活也”北宋的《毛诗名解》说:“稷,祭也,所以祭,故谓之穄”。他说稷的读音也与“祭”有关。

  稷为五谷之首,但是稷指哪种谷物,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众说纷纭。在《诗经》中,“稷”除了是一个人,很明确还是一种谷物。在《王风·黍离》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彼黍离离,彼稷之穗”、“彼黍离离,彼稷之实”,从“稷苗”到“稷穗”再到“稷实”,诗人诉说的是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知音难觅;《唐风·鸨羽》有“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说王侯家的徭役无止又无休,但我不能回家耕种稷和黍;《豳风·七月》有“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小雅·楚茨》有“我艺黍稷”,《小雅·信南山》有“疆埸翼翼,黍稷彧彧”,《小雅·甫田》有“或耘或耔,黍稷薿薿”、“以介我稷黍,以榖我士女”、“黍稷稻粱,农夫之庆”,《小雅·大田》有“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周颂·良耜》有荼蓼朽止,黍稷茂止”,《鲁颂·閟宫》有“黍稷重穋,稙稺菽麦。”在这些诗歌里,稷与黍总在一起,从上下文理解,它是一种单独的谷物,与黍总在一起,说明它们之间有某种关系。

  稷的历史太悠久,很多典籍都对它进行了记录,记着记着就记乱了。《尔雅》说“粢,稷也。”郭璞注《尔雅》时说:“今江东呼稷为粢。”孙炎又补了一刀:“稷,粟也。”将“粢”与“粟”划了等号,粟就是小米,于是有了稷即是粟的说法;到了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谷,稷也,名粟。谷者,五谷之总名,非止谓粟也。然今人专以稷为谷,望俗名之耳。”这又乱了套了,说“谷”就是“稷”,是五谷的总名称,又说“稷”就是“粟”;幸亏李时珍还是用严谨的态度做了区分,他在《本草纲目》中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犹稻之有粳与糯也。”按照这个说法,稷与黍是同类不同种,粘糯的就是黍,不粘的就是稷;清代学者程瑶田《九谷考》说:“稷,今之高粱。”不过这种说法很快被否定了。

  按现代植物分类学,稷是禾本科黍属一年生栽培草本植物,这个属共有17种植物,稷只是其中一种,它与黍同属不同种,是近亲,区别是稷不粘,黍是粘的,不粘的大黄米就是它。稷是由野生稷进化而来的,最初作为野草的野生稷是粳性的,在被人驯化后进化为粳性的栽培稷,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后又由栽培稷进化为糯性的栽培黍。

  从考古成果看,已知中国是世界上稷考古发现最早、遗迹最为丰富的国家,以黄河中游为中心,西到新疆,东到黑龙江省的新石器遗址中均有发现稷的遗迹,证明了中国是稷的起源中心。

  稷喜强光照、耐热、耐旱、耐贫瘠、不耐霜、不耐湿涝,是喜温短日照作物,一般在旱地播种,山西、河北、甘肃、青海等地尤其适合种植。遗憾的是,稷的亩产量太低,口感也欠佳,尤其是更糯的黍培育出来后,稷的劣势更为明显,虽然现在还有种植,它一般只用于酿酒了,大家偶尔吃到的大黄米,一般是糯性的黍。

  稷在五谷江湖中的老大地位就是这样被小弟黍逼退的,植物的进化就是如此,不进则退,人又何曾不是如此?

  黍由稷进化而来,两者的区别在口感,黍是糯的,稷是不糯的,但是,在《诗经》的年代,两者都是当时的主要粮食,其地位不相上下,在《王风·黍离》、《唐风·鸨羽》、《豳风·七月》、《小雅·楚茨》、《小雅·信南山》、《小雅·甫田》、《小雅·大田》、《周颂·良耜》、《鲁颂·閟宫》中,黍与稷总是同时出现。

  也有例外的,黍几次单独出现在《诗经》里,比如《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意思是:“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死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的乐土。乐土啊美好乐土,那是安居好去处!”此诗反映了劳动者对贪得无厌的剥削者的痛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形象地把剥削者比作又肥又大的老鼠,把黍比作自己的劳动成果,痛斥剥削者贪婪成性、油滑狡诈,从不考虑别人的死活,以致劳动者无法在此继续生活下去,而要去寻找他们理想中的乐土。

  在这首诗里有“黍”没“稷”,可不是为了押韵,后面两章还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也是不押韵的,就是没有“稷”。“黍”还有几次没有携手“稷”一并出现,在《曹风·下泉》中有“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小雅·黄鸟》有“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周颂·丰年》有“丰年多黍多稌”,这传递出一个信号:从稷进化而来的黍,在与稷的竞争中,已逐渐胜出,坐上了老大的地位。

  黍由稷进化而来,考古工作者在东至黑龙江、西至新疆的各类石器时代遗址里,都能发现“种黍”的遗迹,由此推测其在中国本土的栽培史,保守估计在八千年以上。“黍”的甲骨文就是黍这种植物的象形:下部表示植株的根部,中间表示枝干,上面的分叉表示植株的叶,字形还突出了黍散穗的特征。还有一些甲骨文在旁边加上“水”旁,加“水”可能与这种作物需要用水灌溉有关。这说明至迟在商朝,先人们已经掌握了黍的种植技术。《说文》分析“黍”为“从禾,雨省声,以大暑而种,故谓之黍。”

  黍是单子叶禾本科黍属17个种中的一个,黍属黍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稷是黍属稷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与稷一样,黍喜强光照、耐热、耐旱、耐贫瘠、不耐霜、不耐湿涝,是喜温短日照作物,一般在旱地播种。黍是碳四植物,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叶片上的气孔小而少,蒸腾作用弱,对水的需求量比较少,因此适宜在各类土壤中种植,比如未开垦的荒地,海拔较高的土地以及其他谷物不宜生长的边缘农地上。黍的生长周期短,根系发达且生长迅速,具有较好的营养吸收能力,少量施肥就能显著增产,因此一些降水量少且降雨时间比较集中的地区是黍的主产区,《诗经》里黍出现的地方正是相对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正适合黍和稷生长,在农业技术不发达的那个年代,种植黍和稷就是最佳选择,而黍粘糯的口感则比不粘的稷更胜一筹,在众多谷物中胜出再自然不过。

  先民们不仅从稷中选育培育出了黍,还培育出“秬”和“秠”,还是那首追述周民族始祖后稷的事迹的《大雅·生民》,里面就有“诞降嘉种,维秬维秠”,说后稷很会种粮食,上天关怀赐良种,收获了“秬”和“秠”。在《鲁颂·閟宫》这首诗里,首章也同样追叙周的始祖姜嫄和后稷的事迹,也说后稷是个种植能手,种的粮食“有稷有黍,有稻有秬”,由此可以判断,秬和秠是另外两种谷物。这两种谷物《尔雅·释草》讲清楚了:“秬,黑黍。秠,一稃二米”,“稃”就是壳,原来“秬”就是黑色的黍,而秠就是一种一个壳有两粒米的黍。

  黍在五谷的竞争中胜出,坐稳老大的位置,这至迟在战国时期还是如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么一个故事:

  孔子御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请用。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揜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祭先王为上盛。果蓏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得入庙。丘之闻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蓏之下,是从上雪下也。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

  说孔子在鲁哀公处侍坐,鲁哀公赏给他桃子和黍米饭。哀公说:“请吃吧。”孔子先吃黍米饭,然后吃桃子,旁边的人都捂嘴偷笑。哀公说:“黍不是当饭吃的,是用来擦拭桃子的。”孔子回答说:“我早就懂得。黍是五谷之首,祭祀先王时属于上等祭品。瓜果有六种,桃子属于最下等的,祭先王时不能进宗庙。我听说,君主用低贱的擦拭高贵的,没听说过用高贵的擦拭低贱的。现在用五谷之首的黍去擦拭瓜果中最下等的桃子,这是用上等的去擦拭下等的。我认为这有违于礼义,所以不敢把桃子放到宗庙祭品的前面来吃。”​ “夫黍者,五谷之长也”,这可不是一般人说的,出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之口,应该是一锤定音的了。

  《吕氏春秋·权勋》载:“临战,司马子反渴而求饮,竖阳谷操黍酒而进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黍也用于酿酒。有学者研究认为,大概在汉代,产量更高的粟,就是小米取代了黍坐上了五谷中的头把交椅,但黍以其粘糯的口感仍然活跃在中国人的餐桌,用黍做的“角黍”,就是最早的粽子。到了唐朝,黍仍然是主粮之一,孟浩然就有一首《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应邀到姓田的朋友家做客,吃的就是鸡和用黍做的饭,可见当时大家不仅吃黍,还拿来待客,黍的地位并不低。

  李白的名诗《南陵别儿童入京》也说到黍:“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在孟浩然去世后的两年,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已经四十二岁,此时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


爱游戏登陆
未找到相应参数组,请于后台属性模板中添加
暂未实现,敬请期待
暂未实现,敬请期待